隨著吉林市中心醫院新冠十五病區最后一盞燈熄滅,標志著吉林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歷經35個日日夜夜,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支援吉林醫療隊也圓滿完成了本次抗擊新冠肺炎醫療救治任務。
2022年3月13日,鄭州大學五附院接到馳援吉林省吉林市指令,47名醫護人員第一時間集結完畢,慨然以赴。初入吉林,大雪紛飛,銀裝素裹,疫情籠罩下的街道空空蕩蕩,讓整個城市的空氣里都充滿了清冷的味道。由于疫情呈加速蔓延趨勢,隊員們不顧旅途的奔波勞累立刻調整到工作狀態,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之中。吉林市中心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是該市抗疫的主戰場,鄭州大學五附院醫療隊整建制接管新冠第十五病區,對全體隊員們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這里,不同以往:首先,根據感控要求做好自身防護,適應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并克服缺氧狀態下的工作環境;其次,要熟悉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開具醫囑,書寫病歷;同時,隊員們不僅要做好病房內患者的治療、護理、消殺等工作,還要冒風雪、頂冷風迎接新入院患者,帶患者外出做CT檢查,領取藥品、物資。面對種種困難,全體隊員沒有任何畏懼,沒有一人退縮,在隊長卜克、副隊長楊楠帶領下,在最短時間內制定出病區工作制度、崗位職責、各班次工作流程,根據人員分層及能力特點,合理分組,人盡其才,形成了一個有組織、有戰斗力的團隊。
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抗疫一線在哪里,黨支部就建在哪里,黨員作用就發揮在哪里。出征前,經院黨委批準,鄭州大學五附院支援吉林醫療隊成立臨時黨支部,卜克同志任支部書記,楊楠同志任支部副書記,李宇輝同志任宣傳委員,霍艷飛同志任組織委員,劉海霞同志任生活委員、李海燕同志任紀檢委員。
3月16日,在醫療隊召開臨時黨支部抵達駐地后的第一次會議上,卜克同志要求支部每名黨員在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一定要保持高昂斗志,精誠團結、克服困難,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用擔當有為擦亮黨旗黨徽。臨時黨支部成為鄭州大學五附院支援吉林醫療隊的“主心骨”,成為這場抗疫戰斗的“紅色屏障”和“戰斗堡壘”。自進駐定點醫院以來,臨時黨支部卜克書記、楊楠副書記和感控負責人夏振華同志身先士卒、沖鋒在前,經?!鞍准雍凇薄斑B軸轉”,除了正常的病區管理、查房、參加院方交班會,還要關注每一名隊員的思想動態,做好隊員的心理工作,協調解決隊員生活上的困難。
楊楠作為支部副書記又是帶隊副隊長,為保障醫療隊隊員們的工作和生活竭心盡力:初到吉林,大雪漫天,在零下十幾度的情況下,隊員們裹著一件綠大衣頂著寒風奔波在路上。由于住宿地距離醫院較遠,一程下來,隊員們的腿腳都凍木了。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并及時將這一情況報告給醫院后方。在院領導高度關注和多方協調下,隊員們的保暖問題得到及時妥善解決;隊員靳曉霞因每天戴眼鏡、防護口罩,鼻梁出現了皮膚破損,這種情況下進入隔離病區增加了感染的風險。在特別困難的情況下,楊楠積極協調各方面想盡一切辦法解決泡沫敷料問題,解除了靳曉霞的后顧之憂;隊員郭亞楠、陳原野生日時,楊楠及時帶領所有隊員送上最特別的生日祝?!@些都讓出征在外的隊員們深切感受到支援吉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的溫暖與關懷,堅定了他們協力戰勝疫情的信心與決心。
護佑生命,報之微笑
援吉第5天的一個夜晚,值班的隊員們正在隔離病區忙碌,這時收到電話指令,一名80多歲的老年女性患者要從重癥監護室轉入。該患者因腦梗塞后遺癥長年偏癱臥床。在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況之后,當班護士沒有絲毫遲疑,迅速準備床單元、鋪置氣墊床、備好監護儀、連接吸氧裝置?;颊咿D入時,身上插著鼻胃管、尿管,大便失禁、失語失能且無人陪護,所有治療、護理、生活照顧的重擔全部落在了護理人員的身上。
在身穿防護服的特殊狀態下,護理工作更加繁雜而辛苦,一方面要防止院感發生,另一方面,經常會遇到患者突然發生嘔吐、痰阻、清理大小便的情況。醫療隊的隊員們面對老人不拋棄、不放棄、不嫌棄,悉心為老人做治療、喂食、翻身、排痰,壓瘡換藥、清理大小便、擦拭身體、更換衣物;由于患者合并肺部炎癥,氧飽和度偏低,俯臥位通氣成為治療的關鍵,同時需要根據患者耐受情況、血氧飽和度、心率等變化隨時更換體位。因患者體重偏大,每次實施更換體位均需四五名護理人員協助,每更換一次體位,都是考驗大家體力的時刻,一天下來,隊員們都滿身汗水、身心疲憊,氣喘吁吁……但是為了最佳的治療效果,為了患者順利康復,再苦再累也無人退縮。擔心營養液太涼刺激胃,在沒有腸內營養泵的情況下想辦法加溫后再喂入;紙尿褲沒有了,隊員們主動把自己的尿不濕拿過來給患者用;每天奶奶長、奶奶短地呼喚著、安慰著老人,消除她緊張的情緒。作為科室的一個重點患者,隊長卜克幾乎每天都會去病室查房,細心查看每一項指標,及時調整診療方案。同病房的病友每每看到,都會說:“你們真是醫者父母心,老人在家里也難有這么精心的照顧??!”
經過一個月的精心救治和悉心照顧,老人新冠肺炎轉陰了,管路拔除了,壓瘡愈合了!出院當天,隊員們給老人擦洗得干干凈凈,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還特地換上了新的患者服,老人臉上露出了笑容,那是對健康的美好生活充滿希望的笑容。那一刻,隊員們所有的疲憊、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銀屑覆蓋,無所畏懼
與此同時,病區收治了一名嚴重銀屑病新冠患者,全身覆蓋了厚厚的銀白色鱗屑,每天都會剝脫大量的皮屑,裸露出鮮紅的肉芽組織,而且患者合并膿包瘡,高熱,出現了膿毒血癥感染??吹交颊邼M身、滿床、滿地的大片皮屑,同病室的患者都因為接受不了要求搬離病室,但是職責所在,使命所然,隊員們克制著生理上的不適也要認真完成好患者的各項護理工作,為患者喂水、喂飯、消毒,物理降溫,靜脈輸液,抽血培養,更換床單,清理垃圾等。由于患者血管被厚厚的皮屑覆蓋極難找到,為了穿刺成功,隊員朱凱鋒就用手慢慢的剝離那些厚厚的皮屑,一點一點,謹慎再謹慎,終于在手腕的地方找到血管,一針見血。因為病情原因,又無家屬陪護,患者情緒非常焦躁,但是隊員們都毫不計較,溫柔對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體溫正常了,飲食正常了,精神狀態好轉了,皮屑也越來越少了,患者的情緒好轉了。
長期給患者做治療,醫療隊員們已經和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天聊上幾句,當他得知醫療隊快撤離時,情緒顯得很失落,動情地說:“你們走了,我怎么辦???”那一刻眼神中充滿不舍,也讓隊員們淚目,回想這么多天的相處,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內心滿滿的感動,患者的認可就是對醫療隊工作最大的肯定!
夜幕前行,責任使然
隊員王雪燕說:“有這樣一次披甲上陣,抗戰一線的經歷,之于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中不可磨滅的一段經歷!”王雪燕有兩個孩子,最小的才一歲,但是她絲毫沒有考慮家庭的重擔,毅然決然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抗疫,并且在工作中她始終身先士卒,沖鋒在前。
一天深夜,有患者急需用藥,她聯系好藥房送藥后,檢查好防護服,下樓取藥。由于疫情原因,醫院配送的所有藥品都遠離隔離病區,取藥要走出病房大樓,路上的燈光忽明忽暗,冷風颼颼,放藥的藍色帳篷的帆布在狂風里飛舞,怕防護屏被吹掉,她不敢走快,也不敢抬頭,面屏在耳邊啪啪作響,她低頭用手護著防護面屏,長長的路上只有一道影子慢慢跟著移動,那一刻連影子都是孤獨的,就像那首《孤勇者》所唱:“至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休戚與共、相依相攜
98年出生的趙遼源,是醫療隊中年紀最小的隊員,作為剛走上工作崗位2年的新人,在聽到醫院要組建援吉醫療隊的第一時間內,她毫不猶豫、毫不退縮、主動報名請戰。在支援期間,她從沒因為自己年齡最小而嬌氣,反而自告奮勇主動承擔了病區最繁重、最辛苦的工作。
3月份的吉林還是冰天雪地,每次都是她頂著寒風中穿著單薄的防護服帶患者去做CT,外出取物資、取藥品、取餐;病區收治了一位9歲新冠肺炎的小姑娘,無父母陪護,僅和新冠陽性的奶奶一起住院,由于需要上網課,奶奶不會操作平板電腦。趙遼源知道這一情況后,就承擔起幫助小朋友上網課的責任,每次上課之前幫助孩子登錄好,遇到不懂的問題還要輔導孩子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她和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住院生活物資緊缺,她就將自己的牛奶、火腿腸、方便面從駐地帶給祖孫倆;抗疫結束,面對記者的采訪,她說:“作為共青團先鋒隊員,在抗疫最需要我的時候就應該挺身而出,休戚與共、相依相攜?!?/p>
35個日日夜夜,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這群擁有堅強毅力、心懷大愛的醫務工作者,一次次在晨曦中疲憊而歸,又在夜幕中頂風前行,從凍得瑟瑟發抖,到忙到汗水直流,冷熱變換間是他們用實際行動點燃了生命,照亮了希望,成為了留給吉林最溫暖的回憶。如今春回大地,花滿人間,隊員們也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離開江城,平安返鄭。愿吉人天相,江城無恙!

鄭州大學五附院支援吉林醫療隊全隊隊員

醫療隊在隔離病區開展工作

隊員們為吉林加油